微信掃一掃
在這個“人人都有麥克風”的時代,人們享受著多元表達的便利,也直面洶涌輿情的沖擊。
那些看似隨意的指指點點,那些夾雜“私貨”亂帶節(jié)奏的網帖,那些掐頭去尾隨意剪切的視頻,經過一次次的傳播,影響和傷害都可能被無限放大,成為當事者及其家庭難以承受之痛
那么,如果不幸遭遇網暴,我們應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?
及時取證
如果面臨網絡暴力的威脅,一定要盡快冷靜下來,謹記“維權過程中,證據(jù)為王”,不要和網友對罵,也不要著急拉黑或過度辯解,盡快固定相關證據(jù)。
可以采用截屏、錄屏、可信時間戳功能、互聯(lián)網法院區(qū)塊鏈存證技術等方式自行取證,也可以向公證機構申請證據(jù)公證。保留并收集與網絡暴力相關的證據(jù),包括截屏、聊天記錄、電子郵件等,這些證據(jù)可能在后續(xù)的報案或采取法律行動時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向網絡平臺舉報
完成取證后,可以針對網絡暴力行為向信息處理者、平臺管理者、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舉報、投訴,要求其及時刪除或屏蔽相關信息。
同時,確保你的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的隱私設置得到充分保護。限制陌生人的訪問權限,防止他們對你的個人信息進行濫用。
向公安機關報案
如果網絡暴力達到了違法的程度,比如人身攻擊、威脅、誹謗等,你可以考慮向警方報案或尋求法律援助。法律可以為你提供保護和救濟。如果該行為違反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,網暴者會被依法追究相應的行政處罰責任。而且,如果網暴者被行政處罰,在公安機關就能獲取網暴者的信息,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提起民事訴訟進行索賠。
提起民事訴訟
面對網暴行為,民事訴訟也是維權的主要途徑之一。提起民事訴訟,可以要求對方承擔停止侵權、消除影響、恢復名譽、賠禮道歉、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。
如果起訴時仍然不知道躲在虛擬ID后的網暴者真實身份也沒關系,可以把發(fā)布網暴信息的平臺列為共同被告,由法院要求平臺提供網暴者本人賬戶的注冊信息、身份信息。之后再補充網暴者的身份信息。
追究刑事責任
嚴重的網絡暴力行為可能構成犯罪。通常來講,網絡暴力行為主要可能涉及四個罪名:誹謗罪、侮辱罪、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、尋釁滋事罪。如按照侮辱、誹謗罪向網暴者提起刑事自訴時,根據(jù)《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》第11條的規(guī)定,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害人提供證據(jù)確有困難的,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(xié)助。公安機關應當根據(jù)人民法院要求和案件具體情況,及時查明行為主體,收集相關侮辱、誹謗信息傳播擴散情況及造成的影響等證據(jù)材料。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為公安機關取證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協(xié)助。經公安機關協(xié)助取證,達到自訴案件受理條件的,人民法院應當決定立案。
若網絡暴力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、尋釁滋事罪,則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。